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

网站首页  /  专业解读  /  正文

人工智能

发布日期:2025-06-12

1.选择扬州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理由

人类正处于智能技术深度演进和广泛应用的新纪元,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正在重塑全球产业形态和社会运行模式。人工智能专业聚焦智能算法、认知模型与数据科学的交叉创新,致力于构建具备自主学习、推理决策和场景适应能力的智能系统,推动医疗、制造、交通、教育等领域的智能化转型。

扬州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开设2020年,专业依托的人工智能学院组建于20196月,由扬州市人民政府与扬州大学共建,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学院之一,与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合署。人工智能专业虽然设立不久,但学科基础雄厚,专业依托的软件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200名。目前,人工智能专业拥有国家特聘专家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5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人。

人工智能专业以AI的前沿进展和应用方向为驱动进行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大数据分析处理等方面,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人工智能特色人才。专业以江苏省知识管理与智能服务工程研究中心为基地,成功建设了 机器人综合实践”“人工智能应用综合实践等专业实验室。

人工智能专业通过优质的课程资源、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模式等,推动学校人工智能专业学科与教学资源建设、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建设、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从课程服务到软硬件环境一体化全方位的人工智能整体解决方案,快速响应学校在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方面的需求,校企深度合作加快高质量人才培养速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专业问答(可选择性使用)

Q1: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面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行业应用,重点研究知识工程与数据分析、智能系统开发(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解决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场景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Q2:专业核心课程有哪些?

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知识表示与推理、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系统。

Q3: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系统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以及分析、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教育科研、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科研、开发与分析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

Q4:学习本专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具体包括,数理基础:扎实的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编程能力(Python/C++);实践能力:通过竞赛(如智能车、算法设计)、科创项目积累工程经验;创新思维:关注AI前沿动态,具备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意识等。

Q5: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诸多方面挑战。具体来说包括:1.数学基础要求高,线性代数、概率论等理论抽象难懂;2.编程与实践能力门槛强,算法模型理解与工程实现存在差距;3.跨学科知识整合复杂,需融合农业、制造等领域背景解决实际场景问题;4.技术迭代快速,需持续追踪大模型、AIGC等前沿动态;5.高强度的学科竞赛与科研压力以及团队协作与抗挫能力考验,例如模型调试失败、项目分歧等心理压力。

Q6:社会上对专业认识存在哪些理解误区?

社会上对人工智能专业确实存在不少误解,例如“AI等于万能工具,有些人过于依赖于智能工具,而忽视其依赖场景与数据局限;还有人认为仅学编程即可,而忽略数学基础与跨学科融合的必要性;甚至有人盲目追捧高薪光环,低估了持续学习与工程落地的难度,从而产生巨大的落差大感;此外,实操过程中存在片面强调技术中立性的现象,略伦理风险与人文思考,从而偏离了人工智能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这些认知易将人工智能窄化为算法开发,而忽视其作为系统性学科对逻辑思维、行业洞察与社会责任的综合要求。实际上,人工智能是一个既需要深厚数理基础,又注重应用创新,并且融合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3.教师代表、优秀毕业生代表寄语

1教师代表:朱毅,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任,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知识工程与智能服务专委会秘书长,扬州市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TKDETKDDAAAICVPRPR等人工智能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担任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应用主要技术负责人。

寄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世界里,你们既是探索者,也是创造者。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对代码的热情、对算法的严谨、对创新的渴望。学习路上难免遇到挑战,但每一次调试与突破都将铸就更强大的自己。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你们成长的舞台,愿你们在这里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工程思维,更要学会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做有温度的科技人。

青春正当时,愿你们以代码书写未来,用智慧点亮梦想!

2优秀毕业生代表:滕彦芃,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专业2024届毕业生,现就职于南京市通达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职算法工程师,主要负责文档智能修图开发和感知系统OCR优化业务。

寄语:学弟学妹们愿你们在代码中坚守初心,于算法里追问意义。铭记智能小车调试时的执着,传承“AI+农业扎根土地的赤诚;用技术丈量世界,以责任定义创新。前路或许荆棘,但请相信:华扬西路的星光永远照亮你破浪前行的航程!

3优秀毕业生代表:单文婧,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专业2024届毕业生,现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模型,本科期间担任智能2001班副班长,负责班级学术活动组织与学风班风建设。

寄语:时光匆匆,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而你们正站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作为人工智能专业的学子,你们肩负着探索未来、推动技术进步的使命。愿你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科研道路上乘风破浪,不忘初心,勇攀高峰!期待在更高的舞台上与你们相遇!